图中①过程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
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
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_________性。
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
肯定是单倍体的是图_________;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a,它可能是上述的图_________;茎秆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图_________,原因是减数分裂时_________,过程发生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体细胞为C图的植株,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假定A是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则A是_________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组别 | 实验处理及处理时间 |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 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 |
组1 | 0℃ | 36小时 | 0 |
组2 | 72小时 | 0 | |
组3 | 96小时 | 0 | |
组4 | 2℃ | 36小时 | 5 |
组5 | 72小时 | 20 | |
组6 | 96小时 | 24 | |
组7 | 4℃ | 36小时 | 12 |
组8 | 72小时 | 30 | |
组9 | 96小时 | 43 | |
组10 | 6℃ | 36小时 | 0 |
组11 | 72小时 | 0 | |
组12 | 96小时 | 0 |
低温 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的 形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_________等优点。
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_________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_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
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
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以植株A为父本(T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未分离。
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_。
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形成属于_________,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_分析。
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
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_,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配子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