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7%)的Na
2CO
3溶液中,观察到持续产生较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
2CO
3、K
2CO
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

外,还有OH
-。
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Ⅰ、气体是H
2 Ⅱ、气体是CO
2 Ⅲ、气体是H
2和CO
2【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mL饱和Na
2CO
3溶液,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编号 | 1﹣1 | 1﹣2 |
装置 |  |  |
实验现象 |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气体被点燃,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 |
【解释与结论】(1)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可得出猜想______正确。
实验2:探究持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Na
2CO
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进行实验】20℃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2﹣1 | 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Na2CO3溶液 |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
2﹣2 | 向试管中加入2mL 1%的Na2CO3溶液 | 有少量气泡 |
2﹣3 | 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K2CO3溶液 |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
2﹣4 | 向试管中加入2mL 17.7%的X溶液 | 短时间无明显现象 |
2﹣5 | 向试管中加入2mL 1%的X溶液 | 短时间无明显现象 |
(2)实验2﹣4、2﹣5中加入的X是______。
(3)得出“Na
2CO
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3: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Mg(OH)
2难溶于水;MgCO
3微溶于水;这两种物质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②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是Mg(OH)
2。猜想2:白色固体是MgCO
3。猜想3:______。
【定性研究】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得出猜想1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得出猜想3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