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对比法是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探究活动无需采用对比法的是(   )

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
MnO2与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以上都是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Ⅰ和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Ⅰ和Ⅲ对比,说明O2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③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⑤实验(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⑥实验(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C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

片;隔绝空气

A.
A  
B.
B  
C.
C  
D.
D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填空题
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图 A 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

图B实验,将注射器中澄清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

图 C 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③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

图D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__ ;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生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对比实验,请将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入表中.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现象

木条燃烧,

玻璃棒不燃烧

________

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实验结论

________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空气

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然后按如图所示A装置进行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是________ ;②水下的白磷________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__ 和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同学拟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请协助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①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图1所示).


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实验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小片,分别放在放在薄铜片的中部(图2所示).


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实验③(1)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图3所示).

(2)将白磷放入80℃0热水中并通入氧气(图4所示).


图3中的白磷________ 


图4中的白磷

________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问题讨论: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________ .

(3)实验②中利用了铜片________ .

(4)实验③中做两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 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 NaOH 溶液,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 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 稀溶液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实验1中,推入H2O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________ ;打开止水夹,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 .

(3)实验2中,推入 H2O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气化学性质是________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________ , 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

【实验反思】

(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综合题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
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2、
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四、探究题
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现象,请你判断下列各说法的正误(用“√”、“×”标出)

1、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
2、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_________
3、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_________
4、
①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
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白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
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

3、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 , 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 . 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
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
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OH)2CO3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陈依莎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