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一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________

②故不为得也________

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

④贤者能勿耳________

蹴尔而与之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
2、
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以上文字出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继孔子之后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
3、
对划线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也(躲避)
B.
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
乞人不屑也(不屑于接受)
D.
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4、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呼尔而与之。 翻译:呼唤着给他吃。
B.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
D.
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5、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
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⑤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⑥枉:违法曲断。⑦给:供给。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蹴尔而与之_________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_________

③公仪休相鲁而鱼_________

弟谏曰_________

2、
翻译句子。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
【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4、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
5、
从公仪休对“受鱼”和“枉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烈酒烫喉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