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②才美不外见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①故虽有名马 故:________ 虽:________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________ 奴隶人:________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________ 槽枥:________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________ 或:________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
⑦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两处)
②才美不外见(限标一处)
①韩愈,字________,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________”之首。
②“说”是古代一种________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________》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_______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________。
③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
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________
③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
之:①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________
能:①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而:①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祗 | 骈死 | 槽枥 | 食马者 | 外见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提出问题:________。
分析问题:
①千里马的命运:________。
②千里马的遭遇: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 , 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 其:_________
③臣闻古之君人 闻:_________
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_________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