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韩愈,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和________、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________”。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________。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②骈死________于槽枥________之间
③千里马常________有,而________伯乐不常有
④且欲与常________马等________不可得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日:“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日:“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缦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日:“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日:“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子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1í):纯黑色。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
【甲】韩愈《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_
③买其首五百金_________
④鸣之不能通其意_________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
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