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
不能毁山之一毛
B.
我之死,有子存焉
C.
阳之北
D.

河曲智叟以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妻献疑曰    如土石何
B.
置土石    有子存
C.
残年余力    君之力
D.
九十      焉置土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běn)运于渤海之尾
B.
遂率子孙(hè)担者三夫
C.
河曲智叟(wú)以应
D.
(xī)朔东,一厝雍南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
C.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
—厝朔东,一厝雍南。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面各句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
本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填空题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始一反焉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

③河曲智臾亡以应________

④一厝朔东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语言表达
在湖北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万家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万家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

假如记者采访你,问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仔细观察漫画《新“愚公移山”》,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寓意。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见课文《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_

②河曲智叟以应        亡:_________

③无地土            置:_________

④公止             遂: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
【甲】文中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远见,一个平庸;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山北之塞________

②杂然相________

③寒暑节________

矣,汝之不惠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
请比较文中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说说其不同之处。
4、
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五、综合题
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
2、
下面是同学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

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庆晚报》)

3、
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

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淑华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