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测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_!
2、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_________”。
4、
全文围绕“_________”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淫则不能励精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④年与时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非淡薄无以明志
B.
非宁静无以至远
C.
淫慢则不能厉精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非学/无以广才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综合题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

2、
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
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诚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性_________

②子无鲁国骄士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子书_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_

③年与时_________        ④非无以成学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孙叔敖 _________  

②王封我矣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3、

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红玫瑰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