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卷试题
选择题
1912 年 1 月 15 日,上海“工商全体休息一天,升旗悬灯,公贺总统履任,补祝纪元” ; 中法大药房还打出了促销广告“南北两店,凡承蒙赐顾者,概赠孙大总统纪念照一纸”“要与我同胞相更始,共伸庆祝,留一永远之纪念而已”。据此可知
A.
城市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B.
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
C.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渐广
D.
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1911 年 5 月 9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这直接引发了
A.
清末新政
B.
预备立宪
C.
保路运动
D.
武昌起义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长江沿岸城市发展尤为显著。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对外贸易更是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的这一状况
A.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B.
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
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
表明其对外贸易水平超过上海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1911 年 10 月 17 日《申报》指出,“革命军之布置可谓周密而有见信天下之能力”,清朝官兵“人心既去,兵力已消,财政又难,方针大乱,而心中又复疑虑日端,廷臣又复倾轧如故”。这说明
A.
资产阶级革命经过长期准备
B.
立宪运动导致清廷丧失民心
C.
武昌起义成功具有历史必然
D.
共和政体建立成为社会潮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是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A.
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
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
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武昌起义刚爆发,英国《泰晤士报》很快就发表评论说:“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流血这样少的革命……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该评论
A.
认为辛亥革命的目标难以达成
B.
旨在为袁世凯的崛起制造舆论
C.
使民国在各种合力下徒具形式
D.
科学预测了未来革命道路的艰辛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1912 年 2 月 9 日《神州日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将鹬蚌比作南北双方,旁边则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日本和西方帝国主义。此漫画的寓意为
A.
南北议和,稳定政局
B.
携手共建,民主共和
C.
妥协退让,维护宪法
D.
避免专制,捍卫成果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表所示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条目内容

(一)大总统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

(二)大总统行使财权要征得参议院同意

(三)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可以驳回大总统否决

(四)大总统签署条约须经参议院批准

(五)高级官员的任免须经参议院同意

(六)大总统公布法律、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A.

确立君主立宪制

B.

落实分权制衡原则

C.

阻止袁世凯称帝

D.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20 世纪初,英国记者丁格尔撰文说:“这场就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它借用了民主西方的政治呼声,在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心地区,用共和政府装点了自己,但它却源于一个民族在满族统治以来近三百年的不受羁束的传统情结。”这场革命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宣告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初步推动了近代中国从“王朝”到“国家”、从“革命”到“建设”、从“封闭”到“开放”、从“天下”到“世界”的初步转变。在此,该学者强调这场革命
A.
实现了思想文化革新
B.
体现了中国人民全面觉醒
C.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
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
深入到生活领域
B.
具有不彻底性
C.
有利于维护秩序
D.
处于失控状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图是《民权画报》于 1912 年 8 月 13 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一只猴子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寓意当时的中国
A.
政治转型艰难曲折
B.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君主立宪的追求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宋教仁认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这段话意在
A.
倡议议会斗争的政党政治
B.
用以反对袁世凯复辟舆论
C.
批判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D.
践行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3 年 9 月 27 日,他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甚至强调:“所以服从我,就是服从我所主张的革命,服从我的革命,自然就是服从我。”孙中山如此言行的首要目标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结束南北对峙局面
C.
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D.
增强党内的凝聚力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冯玉祥的绰号叫“基督将军”,唐生智被人称为“和尚将军”,而教书的许寿裳被人称为“德漠克拉东” ( 民主的英文音译为德漠克拉西 ) 。这些绰号反映了民国时期
A.
不同阶层的兴趣各不相同
B.
思想和信仰多元开放
C.
北洋军阀遭到世人的蔑视
D.
新文化成为时代潮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有史家认为,若用曲线表示中央对湖南的控制,从清朝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历了一个“ V” 字形变化期。由此可推测湖南
A.
成为清朝晚期的全国财赋重地
B.
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中心之一
C.
经济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D.
在北洋军阀时期有较强的独立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 不剪辫子没法混,剪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A.
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作用有限
B.
北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
C.
“ 府院之争”引发了思想混乱
D.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商业银行暂行则例》《商业注册章程》等法令,支持国人成立中国实业公司,还增加了个人财产、工商企业权益受法律保护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央实业部、交通部和财政部。这些举措
A.
完善了中国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B.
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有利于抑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表内容为 1912 年和 1920 年中国工矿企业情况。该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时间 1912年 1920年 增长率

工矿企业数量(单位:家) 698 1759 152%

工矿企业资本(单位:元) 33082 50062 51%

工矿企业工人;数量(单位:万) 20 56 180%

 

A.

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C.

民主政治推动了经济发展

D.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成效显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中山装采用翻领和立领两种形制,外观简洁大方,穿着宽松适体、活动方便,口袋多且容量大,其制作过程也不需要复胸衬等纯手工精加工工艺。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
A.
营造了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
B.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
C.
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D.
促进了服饰文化平等化、大众化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民国时期,许多青年男女效仿西式婚礼:新郎、新娘分别身穿燕尾服和披纱礼服,由证婚人宣读证书,彼此交换戒指,相对行鞠躬礼,向来宾行受贺礼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
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
传统婚姻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C.
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实现
D.
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表为《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孔子的文章篇数统计表 (1915—1919 年 ) ,表格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年代1915 1916 1917 1918

篇数70 66 50 37

A.

辛亥革命的转型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面是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该诗歌
两个黄蝴蝶 , 双双飞上天 , 不知为什么 ,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 , 天上太孤单。

A.

发展了民主科学

B.

反映自由恋爱成为潮流

C.

推动了文学革命

D.

瓦解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之真面目及真价值彰显出来。上述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借儒学宣扬民主平等观念

B.

坚持以儒学为主的文化方向

C.

推动了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D.

促进了知识精英的思想解放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非选择题(共3小题)
(12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当选总统的一天,立即电袁。谓系暂时担承,仍虚位以待,请袁早定大计。袁答以国体尚待公决,不愿预闻临时政府之事。孙再去电,如由袁之力不劳战争而达成共和,总统必属于袁。袁转而质问伍廷芳以此次选举总统的用意,并争国民会议代表名额与召集权,及开会地点。伍谓选举总统与国民会议绝不相妨。唐绍仪单刀直入,诘伍以总统让袁,有何把握?孙明白回覆,如清帝退位,即推袁为总统。孙一意想由和平途径,使共和实现,袁定要确定总统能够到手,始赞成共和。
——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十年前革命的成功,就是民族主义成功。所以民族主义就是和民有的意思一样。革命成功以后,中国的土地和主权,已经由满清皇帝的手里夺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来了。但是,我们人民徒有政治上主权之名,没有政治上主权之实,还是不能治国。必须把政治上的主权,实在拿到人民手里来,才可以治国,才叫做民治。这个达到民治的道理,就叫做民权主义。
—— 孙中山《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 (1921 年 12 月 7 日 )
(1) 据材料一,孙中山和袁世凯在由袁世凯担任总统、实行共和这一问题上有何分歧?这些分歧的“解决”有何后果?
(2) 据材料二,在孙中山看来辛亥革命有何成败之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14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开办的法律学校共有 67 所,遍布除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之外的所有省份。法律书籍出版物总共近百种。《申报》《大公报》等各大报刊上有关此类书籍的广告随处可见;围绕总统制度、内阁制度的争论也经常在许多报刊上激烈展开;市、镇民众关心党派问题。 1912 年 5 月,共和党成立不到半年,其总部所办理党证已有六万张左右 ( 不含支、分部自制党证 ) 。同盟会更是“一日附者率数千”。
—— 摘编自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
材料二 (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 ) 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此外,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 ( 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 ) 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 3% 。
——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 第六卷 ) :民国的初建 (1912—1923) 》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14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个极端混乱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就是在繁杂矛盾中发展和进步的,黑暗中酝酿着光明 。
—— 摘编自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 (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离信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