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市场上棉布紧俏;又有研究者认为,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和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产生了工业化的飞跃。还有人认为英国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是重要因素。据此可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认识是
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和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18世纪初,英国“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也随之消失。英国社会有稳定、宽松的环境,且有较好的社会流动机制。此时的英国人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英国诺丁汉郡的织袜工使用手工编织机,一只一只织袜来卖,质好价高。到19世纪初,有些商人开始大量买进材料,用机器批量生产,价低畅销,导致织袜工工资降低或失业,部分工人自发地捣毁机器,被称为“卢德运动”。“卢德运动”说明
19世纪40年代,英国疾病多发。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瓦特改良蒸汽机说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美国政府通过立法,限制托拉斯的发展;德国以国家军事定货等手段培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通过各种方式把官营企业转移给私人经营的方法来发展私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表明
1700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棉布输人英国;1719年,乔治一世又颁布法令,禁止在英国买卖和穿着印度棉织品。1774年,英国却明令取消了上述禁令。这是由于
英国的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主要表明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这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的“这一优势”
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22%降至15%,法国从10%降至8%,德国却从9.7%上升至13%,美国从8%上升至11%。这种变化表明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了对外移民。从1815~1842年,年平均移民数量从2.5万人发展到12.6万人。英国政府这一举措
19世纪,英国的工人阶层需要学习和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以适应社会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的需求,工人对教育及书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据此推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年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年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年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史背景。
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初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最终导致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的航线和从欧洲向西航行直达美洲并发现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一周的航线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面貌,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摘编自杨凤霞等《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加速了各国各地区间的商业流通。进入世界市场的商品种类发生重大变化(棉纱、纺织机、铁制品、运输工具、半成品、原料)。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已越来越按同一市场的机制运行。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第3版)》整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创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