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任务艰巨,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地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云计算,尤其是共有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将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即所谓的“云端”。 , 。 , 。 , ,运行于网络的数据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安全威胁。因此,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及早制定数据安全防范措施,全面筑牢数据安全防护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展示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 ,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 。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 ,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 ,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_____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_______,多可悲!
别人发愤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_______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_____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招聘启事
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课程专职教师四名。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12345@189.com.
英才中学
2019年5月10日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王进喜、倪志福、时传样、张秉贵、雷锋、郝建秀,王林鹤……到徐虎、王选、袁隆平、李素丽、宋鱼水、许振超、郭明义等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材料一:
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新闻:一男子因要钱不成殴打六旬母亲,遭到周围群众的强烈谴责。面对镜头,他居然说:“来拍吧,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易峰还要出名。”
材料二:
一学生在值日时,积极劳动,却招来某些同学“假积极”的嘲讽,让其觉得“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学习钟扬,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党,忠诚人民的政治信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