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新教材)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3节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和能源物质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
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C.
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
D.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
B.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呈现橘黄色
D.
脂肪包含磷脂、固醇等物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
A.
核糖
B.
葡萄糖
C.
脱氧核糖
D.
麦芽糖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反应,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587684401

A.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B.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乳糖水解的过程
C.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D.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反应后能增多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对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S
C.
C,H,O,N
D.
C,H,O,N,P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把一块生物样本粉碎后进行细胞化学成分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糖原等。由此可判断该样本取自(    )
A.
蘑菇
B.
小麦
C.
乳酸菌
D.
家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甲、乙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多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图片_x0020_100001

A.
甲、乙均由葡萄糖单体构成
B.
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同时含有甲和乙
C.
碘-碘化钾溶液遇甲出现阳性反应
D.
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甲和乙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是还原糖,且元素组成相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二糖和多糖的彻底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糖类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存在于DNA而不存在于RNA的糖类;

②植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③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糖类;

④存在于动物乳汁而不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糖类

A.

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C.
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D.

脱氧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    )

 ( 1 ) 糖原     (2)淀粉      (3)蔗糖      (4)乳糖        (5)核糖       (6)脱氧核糖    (7)葡萄糖    (8)果糖

A.
(2)(3)(8)
B.
(1)(4)(6)
C.
(1)(5)(6)
D.
(5)(6)(7)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测
B.
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C.
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D.
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所有的多糖都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
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
纤维素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⑥保温作用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

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C.
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C.
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
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作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
胆固醇、脂肪、胃蛋白酶
B.
淀粉、核糖、脂肪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脂肪、性激素、磷脂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综合题
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
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_________ ;

④_________。

4、
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探究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实验原理】①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②苏丹Ⅲ可以溶于质量分数50%的酒精溶液.

【实验材料】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10%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主要步骤】

①取培养皿,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0%盐酸溶液,再将洋葱根尖浸泡于其中,5min后取出,并用清水漂洗.

②用经过处理的洋葱根尖为材料,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再在装片的盖玻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用手指轻压,使根组织细胞分散.

③揭去载玻片和盖玻片,在洋葱根尖上滴加2~3滴________,染色3min.

④________

⑤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________,并移到________,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观察,并调节________使物像清晰.

【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你的猜测依据是________.

试回答:步骤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_x0000_i1038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
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相比c的颜色更____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
2、
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相比d的颜色更____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
3、
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霞光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