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在明清江南地区,对于那些集生产者、商人和经营管理者于一体的小农和小作坊主来说,他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抵押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说明( )
南方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租佃现象的广泛普及
江南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统治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农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材料二
中国古典神话中的诸神多数是将与农业有关的动植物拟人化,身上彰显了凡人无法企及的自制力,是世俗道德的楷模。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后稷教人栽种五谷,天下得利;嫘祖发明并且传播了养蚕缫丝,被后世尊为“蚕祖”;神农尝尽百草,一日遭遇七十毒;弈救百姓冒死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王亥教人驯养动物……
——《中西方神话人物形象再比较》
材料三
在晚明冯梦龙的作品中,一改唐宋神话故事《白蛇记》中“蛇女”的妖气,“蛇女”演变成为活脱脱的市井泼妇。铁石心肠的金山寺法海和尚,扬言“替天行道”,极力阻挠“蛇女”与书生许宣婚姻,“蛇女”对法海破口大骂,其形象直爽真实,即使拥有法力,白娘子仍然选择帮许宣打理药铺,挣钱过活。
——《白蛇传传播主题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腊神话后来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诸神”与希腊“诸神”的不同之处,概括说明中国古典神话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内涵。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白蛇”形象变化,简析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首次出版于1776年)
材料二 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张之洞《拟设织布局折》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张之洞的对策。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手工艺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下列文学作品不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的有( )
①《水浒传》 ②《西游记》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明朝年间,某思想家提出:“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该思想家是( )
陆九渊
王守仁
朱熹
程颐
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多年间,美洲白银总产量的将近一半输向了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米价一直维持在一种超稳定状态。据此推知白银的大量流入( )
没有促成中国经济的转型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迫使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明代苏州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夫妇二人不到十年就平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为大机户。这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学术界称之为( )
资本主义萌芽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是( )
李贽的《焚书》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的《日知录》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早在乾隆时期编撰成的《四库全书》,就收录了很多传教士的译注,也介绍了很多西方的天文、数学、工艺等成就,但同时也称其“夸诈迂怪,为异端之尤”,是“奇技淫巧”。这说明当时中国统治者( )
积极倡导西学东渐
辩证地吸收西学成就
抵制外来文化侵略
以传统夷夏观审视西学
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 书,……。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书》, 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根本动机是( )
传承中华文化
加强思想控制
促进文化认同
加强满汉文化交流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中国古代农书中有关于玉米、甘薯种植方法的记载,强调种植的密度、行距应因时制宜。此记载最早可能出现在( )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王祯的《农书》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抑制土地兼并
促成社会分化
发展商品经济
加强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