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同步测验
一、选择题。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
苏商和晋商
B.
浙商和晋商
C.
徽商和晋商
D.
晋商和徽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材料中“□□□”应为()

A.
军机处
B.
市舶司
C.
锦衣卫
D.
中书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岳飞抗金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B.

李自成率百万农民军攻陷北京城

C.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
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其“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
东欧地区
B.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
美洲地区
D.
非洲西海岸和红海内地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叙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据此,对这三部明朝科技著作认知不准确的是()

A.
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B.
明朝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明朝科技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有了突破和创新
D.
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年表。这组大事年表可用于研究()

A.
明太祖强化皇权
B.
顺治帝初定天下
C.
康熙帝巩固统一
D.
乾隆帝抵御侵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以下属于皇太极作为的是()

A.
统一女真
B.
设驻藏大臣
C.
改族名为满洲
D.
设军机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属于明成祖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郑和下西洋

②废行省设“三司”

③用了四年的时间营建了北京城

④建立特务机构东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下列故事情节出自该著作的是 ()

A.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C.
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D.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
锦衣卫
B.
军机处
C.
中书省
D.
六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据记载在乾隆时期某地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地是( )

A.
江宁
B.
扬州
C.
苏州
D.
北京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开辟海洋通道的壮举。下列评述与这一壮举完全吻合的是( )

A.
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B.
说明明朝逐步建立起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
借此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加强了东南沿海的海防
D.
郑和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东厂 ④廷杖大臣 ⑤设立内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清朝能入关建立起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主要仰仗能征善战的“八旗兵”,但后来八旗将士接受骑射检阅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繁荣
B.
军备废弛
C.
社会安定
D.
.文化专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八股取士
B.
试题类型繁多
C.
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
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唐玄宗时,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C.
清朝入关后,康熙帝册封了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D.
雍正帝专门设置军机处,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可以进行不公开的审讯。这表明( )

A.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
皇权空前加强
C.
监察机构职权扩大
D.
吏治腐败严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进士做上高官,是因为政府()

A.

废除行中书省

B.
实行八股取士
C.
设立锦衣卫
D.
设立军机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总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统一女真各部,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
阿骨打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A.
排斥对外贸易
B.
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
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
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右图中的变化与哪一人物有关()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
D.
雍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朝朱元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的根本目的是()

A.
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B.
解除民族压迫
C.
强化皇权
D.
监视官民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 ②日本的武士 ③日本的奸商 ④日本的天皇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我国历史上,北京曾先后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       )

①辽②金③元④明⑤清

A.
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
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经济文化繁荣
D.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B.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C.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D.
东北至黑龙江以南,东临太平洋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电视和电影尚未普及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在童年时就是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

黛玉葬花—《西厢记》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该历史事件( )

A.
主要目的是提高清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相关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
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了解和往来
D.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反映了()

A.
地方权力增大
B.
相权不断加强
C.
军政实现合一
D.
皇权不断膨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弛,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东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661年3月,郑成功率军2500人,战船400艘,从金门出发,向台湾进发。1662年2月,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徕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的耕作方法有所改进。——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康熙帝下令组织的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摘编自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倭寇”主要是些什么人。(2分)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战绩?(2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成功对于台湾的回归与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至少举出三点,6分)
3、
根据材料三,回答雅克萨之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
4、
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什么共同历史功绩。(4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浙江富户庄廷鑨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都被处死。

 

1、
图一为明朝“锦衣卫印”,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后来明成祖建立了哪个与锦衣卫相似的机构?(2分)
2、
图二为军机处外景,这一机构是由哪位皇帝设立的?(2分)以上两幅图片从政治的角度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这种政策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4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民族团结。让我们一起探究自唐以来我国历代政府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的。【立碑为盟】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帖。间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臧用,不违厥旨。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2分)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2分)

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面对该地区贵族的叛乱,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3、

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2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遍览中国古代史,有很多对外交往的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远洋航行的中外航海家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说明。(4分)
2、
根据材料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2分)居于何种地位?(2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2分)结合材料三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4分)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淦饭ing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