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1 物质的转化(一)
一、夯实基础
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将含有CO、H2、N2、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足量)、澄清石灰水(足量)和浓H2SO4 , 假设每一步都反应完全,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
A.
N2、CO2
B.
N2
C.
N2、H2O
D.
N2、CO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红色的铜生成
B.
试管口有水生成
C.
有铜和水生成
D.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将插入橡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迅速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橡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中的气体X是(   )

A.
H2
B.
O2
C.
CO
D.
CO2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是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在装置出口处验纯后,点燃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
B.
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
C.
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CO 2Fe+CO2
D.
尾气处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浓硫酸的运输过程中,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其原因是(   )
A.
铁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硫酸反应
B.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
C.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SO4保护层
D.
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保护层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物质不能使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
A.
氧气
B.
浓硫酸
C.
稀硫酸
D.
硝酸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
A.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通过灼热的木炭
C.
通过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能力提升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有以下几步:a.加热装有氧化铜的试管;b.通入验纯后的氢气;c.实验结束撤去酒精灯;d.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a、b、c、d
B.
b、a、c、d
C.
a、b、d、c
D.
b、a、d、c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
2.4g
B.
5.6g
C.
8.4g
D.
9.6g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A.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
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
可能只有甲烷
D.
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如图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
反应①中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
2、
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性,对人体有危害。
3、
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同学实验时,用氢气还原16g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1.6g水生成
B.
有1.4g铜生成
C.
实际用去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D.
有80%的氧化铜参加反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
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拓展创新
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Ⅰ.MgCO3+Zn MgO+ZnO+CO↑

 Ⅱ.用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时,产生红色固体:2CuCl + 2CO+2H2O=Cu2Cl2(CO)2·2H2O↓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好):

【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通入适量氮气;②关闭弹簧夹,点燃A、B两处酒精灯;③观察实验现象;④熄灭两只酒精灯。

【实验分析】

1、
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
2、
步骤③时,B处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C处现象是________,D处出现红色固体。
3、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B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
B.
D处现象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
必须在E处加一只点燃的酒精灯
D.
步骤④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4、
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1.68g,C处得到沉淀质量为1g。从环保角度考虑D中CuCl质量最少需________g。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
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 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
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徐微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