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
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
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不可再生 ③减少酸雨危害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
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
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中国率先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实现了连续稳定产气,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下列对可燃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一种消洁能源
B.
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
是一种高效能源
D.
开采不用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读图后,请分析C阶段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B.
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
C.
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
D.
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死亡率降低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A.
退耕还林
B.
填湖建房
C.
张网捕鸟
D.
毁林开荒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省正在加大核电站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
核能发电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
D.
核电站利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进行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④⑤⑦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是(   )
A.
能源短缺
B.
吸毒贩毒
C.
环境污染
D.
资源短缺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能源中,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是(   )
A.
太阳能
B.
石油
C.
水能
D.
风能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2017年6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日常生活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A.
  随意把废旧电池丢到垃圾桶中
B.
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C.
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郴州市决定关停所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
D.
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图示为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厚度只有几微米,可弯曲,1g薄膜太阳能电池1h可提供6×10-3kW•h的电能,它可以贴在玻璃上,制成太阳能发电窗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B.
太阳能从太阳传递到薄膜电池上没有能量损失
C.
薄膜太阳能电池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D.
1g薄膜太阳能电池1h可提供2.16×104J的电能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
污水处理后排放
C.
为了牟取暴利,可随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
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石油、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填空题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社会上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为代表.
1、
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
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量如下表:

公共汽车

出租车

百公里耗油/kg

17.1

9.12

平均载客量/人

30

2

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_________kg;

乘出租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是乘公共汽车的_________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汽油是由10%的乙醇与90%的汽油混合而成。
1、
乙醇汽油燃烧过程是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2、
按照能源分类,由于乙醇是由植物酿成,所以乙醇属于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较使用汽油的好处有(请你说出一条):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核能的释放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太阳能的产生是通过________方式。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每年3月最后一周周六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大家在当晚20:00~21:00关闭家中电灯。旨在让人们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积极主动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这一小时里,你认为点蜡烛看书、踩自行车、仰望星空这几种行为中最低碳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另外两种行为分别怎样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南海地区蕴藏着大量化石能源,如天然气和可燃冰.据报道:近期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引起世界瞩目。可燃冰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北方山地区域,风力发电机随处可见,则电能属于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太阳能属于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加热,如某台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气晴好时,一天可以吸收5.2×107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m3的煤气释放的热量;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煤气的热值为4.0×107J/m3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实验探究题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被人类广泛使用,如太阳能路灯,其核心部件是光电板.光电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某兴趣小组要研究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猜想2: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面积有关;

猜想3: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颜色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让光电板对相同的LED灯供电,进行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光电板的

面积S/m2

光照时间

t/min

光电板

颜色

LED灯的发光

时间t'/min

1

0.1

10

深蓝色

30

2

0.1

20

深蓝色

60

3

0.2

10

深蓝色

60

4

0.3

10

深蓝色

90

5

0.1

10

绿色

20

6

0.1

10

白色

5

1、
该实验中,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反映的;
2、
分析表中_________(填表中的序号)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制作太阳能光电板用_________色最好;
4、
分析表中1、3、4三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取市垃圾填 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__为主。
2、
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
B.
各种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低于30~60cm层含量
C.
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3、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我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出两点)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约占70%,它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

1、
煤的大量燃烧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粉尘污染   ③白色污染    ④温室效应  

2、
为验证煤炭中含有硫,大家进行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SO2能使KMnO4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K2SO4+2MnSO4+2□,

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个化学式因资料污损而模糊不全,请推测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方案设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验证。经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装置②处存在明显错误,请指出其中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你认为这套装置该如何调整?_________。

3、
若实验中还有少量CO产生,你认为该实验设计 完整吗?为什么?_________
4、
为防止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大气,你有什么办法?请查阅资料并谈谈你的方法。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四、解答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漫画“断指”(如图所示)。

1、
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2、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_________。
3、
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_________。
4、
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作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我国从1953年至今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下面是我国6次人口普查的一组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时间(年)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总人数(亿)

6.19

7.23

10.32

11.60

12.95

13.3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_________(调查、实验、模拟实验);
2、
下列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
B.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C.
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
D.
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资源
3、
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今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
急剧增长
B.
增速变缓
C.
无明显改变
D.
数量逐渐减少
4、
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带来了哪些影响?
5、
如果人类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共享单车”普及后.王老师由原来开汽车上班改成骑“共享单车”上班,如图所示的“共享单车”,它具有GPS定位功能,方便人们用手机寻找到附近“共享单车”的具体位置,它的前货仓底板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为GPS功能供电。

1、
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把光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
2、
王老师上班骑车的平均速度为15km/h,骑行时间为20min,比以前开汽车走相同的路上班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少千克?(王老师开汽车上班的油耗为10L/100km,燃烧IL汽油要排放二氧化碳2.4kg)。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乐乐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