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①②③
①②⑤
①③④
②③⑤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①②③
①②⑤
①③④
②③⑤
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秋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海拔11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乙曲线,海拔11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距今大约560万年前,陆地彻底将地中海与大西洋分开,随着海水不断蒸发,地中海海平面急剧下降,大量盐类物质沉积形成各种盐岩,对地中海周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事件被称为“墨西拿盐度危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墨西拿盐度危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增大导致海平面下降
地中海海底平坦,受陆地径流影响大
板块运动导致地中海与其他海域隔开
下列科考发现能够证明“墨西拿盐度危机”的是
地中海海底存在河流侵蚀痕迹
地中海海底发现恐龙化石
直布罗陀海峡发现海相沉积岩
地中海海底发现页岩层
“墨西拿盐度危机”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河流侵蚀减弱,流程缩短
导致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增大
利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生物迁移
利于地中海各类变质岩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气候越温暖,降水量越少,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强;反之,气候越寒冷,降水量越多,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弱。树轮宽度指数与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则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而减弱,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有学者对美国各区域的花旗松、西黄松树轮宽度指数进行了分析,读美国分区域的树轮宽度指数与月温度、月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即正、负相关)图。完成下面小题。
由材料可推断,美国西南沿海地区树轮宽度指数基本上
与上一年冬季温度呈正相关,与冬半年降水呈负相关
与后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负相关;与夏半年降水呈负相关
与当年夏季温度呈负相关;与全年降水呈负相关
与前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全年降水呈正相关
推测本次研究美国西南沿海地区采用的树种(花旗松和西黄松)的生长习性为
喜湿
耐高温
喜光
耐涝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图(a)中“某地区”最有可能是美国
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沙漠地区区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是一种由冰胶结合且性质特殊的土体,其厚度一般具有稳定性。热融湖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其广泛分布在多年冻土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某热融湖塘湖心温度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点,该湖为封闭性湖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热融湖塘湖心
湖水深度小于湖冰厚度
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底层的水温变化大于表层
热融湖塘底部冻土融区将在冬季快速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气温与湖泊水体的温差
气温与冻土层的温差
湖泊冬季与夏季的温差
湖泊与冻土层的温差
随着热融湖塘的发展,其最大深度最终将
等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
等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高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
低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某地理研学小组在太行山阜平县拍到一张公路照片,除了看到山路蜿蜒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一座山的甲乙两坡植被覆盖率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公路某路段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该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
河流
地形
政策
造成甲乙两坡植被覆盖率差异显著的因素是
热量
水分
地形
岩石
根据植被覆盖率推测甲坡是
迎风坡
背风坡
阳坡
阴坡
2019年国庆节期间,北京的几位户外爱好者参加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为期4天的重装穿越活动(指两天以上带露营装备的徒步穿越活动),图一为重装穿越活动全程路线高程图,图二为某天某营地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这次重装穿越活动最需要携带的是
防潮垫
便携雨伞
清凉服装
蔬菜水果
到达图二所示营地宿营时,队员们感觉体力消耗最大。该营地是
①营地
②营地
③营地
④营地
在重装穿越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可见
一片片油菜花
高山之上的积雪
一座座蒙古包
枯黄的稀树草原
扎尕那村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是由于其
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
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乌兰布和沙漠(位置见图)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部,南连贺兰山北麓,向西扩展至吉兰泰盐湖,北到狼山前缘,东临黄河边,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向河套平原倾斜。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存在大面积的古湖积平原和为数众多的盐湖,构成沙漠与盐湖共存的地貌景观。沙漠腹地发育的贺日木西尼沙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不仅受到乌兰布和沙漠古湖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吉兰泰古湖和河套古湖的演化以及黄河内蒙古段的演进历史的影响,是阿拉善高原东缘环境演化的重要证据和标志。
推测乌兰布和沙漠中古湖发育和存在的条件
描述贺日木西尼沙嘴的形成过程。
分析乌兰布和地区由古湖到沙漠的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三峡以西在远古时代属于古地中海,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向西流,在其东侧向东流。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西侧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下图)最终形成。
说明巫山山脉隆起对东侧河流成功袭夺西侧河流的作用。
分析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巫山以西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影响。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圣地亚哥岛位于北大西洋东南部,面积992km,2017年人口约27万,人口密度为272人/km’。为西非岛国佛得角共和国农业最发达的岛屿,但地区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圣地亚哥岛是火山岛,岛内山地沟深谷曲,部分沟谷有常流水源,最高峰海拔1392m。圣地亚哥岛居民生存受制于岛屿面积和地理隔离带来的风险,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逐渐成了对生态破坏最大的冲击。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岛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改善对圣地亚哥岛生态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简要分析圣地亚哥岛生态系统脆弱的自然原因。
推测圣地亚哥岛自然植被分布的特点。
指出圣地亚哥岛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
简述维护圣地亚哥岛生态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