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 探索生命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在“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    )
A.
响尾蛇是用热感受器来感受动物的存在
B.
响尾蛇根据动物的气味来追踪猎物
C.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的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D.
响尾蛇用听觉来追寻猎物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
25℃和0℃
B.
有光和无光
C.
0℃和干燥
D.
干燥和湿润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所有变量都不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

图片_x0020_640755765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
水量过多
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
B.
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
C.
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我们应该做的是(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究此问题
B.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B.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未必与事实相符
C.
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相同外,其他因素应该不同
D.
重复多次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步骤的是(     )
A.
提出问题
B.
制定计划
C.
制作标本
D.
表达与交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沃森
B.
达尔文
C.
林奈
D.
克里克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探究光照影响鼠妇生活的分布”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
A.
鼠妇的多少
B.
土壤的干湿
C.
有无光照
D.
温度不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至3月10日止,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造成我国3140人死亡,新冠状病毒从哪里来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你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调查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奢方案,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

A.
水量
B.
温度
C.
鱼数量
D.
鱼呼吸次数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纸盒底部两边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B.
纸盒上面应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
10只鼠妇太多了,用两只就可以
D.
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同学连续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时,得到12.0cm、11.8cm、12.2cm三个测量数据,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
12.1cm
B.
11.9cm
C.
12.2cm
D.
12.0cm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小强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明亮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A.
25℃、干燥土壤
B.
25℃、湿润土壤
C.
10℃、干燥土壤
D.
30℃、湿润土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观察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观察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
B.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C.
要全面地、客观地、细致地观察
D.
观察时要认真思考,并做好记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发育状况相近的健康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小鸡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10只

不做处理,正常喂养

小鸡全部存活

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死亡

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存活

丁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两周后,再给它们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可以作为对照组,甲、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B.
每组实验选择等量、个体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鸡,只有接种的物质不同
C.
每组小鸡数量用10只,而不是用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
丁组实验结果预测:部分小鸡成活,部分小鸡死亡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得到较多的数据
B.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
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
D.
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种方法属于(  )
A.
观察
B.
调查
C.
分析
D.
比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武城县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类化肥对校园植物的影响进行探究,他们认真思考并设计了使用某种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步骤,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实施计划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湿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这一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湿度
B.
温度
C.
D.
周围的环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探究性实验在制订计划时,最根本依据是(    )
A.
实验现象
B.
提出问题
C.
作出假设
D.
实验条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要了解全校学生视力变化的情况,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
A.
实验法
B.
文献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发现过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伊万诺夫斯基~病毒的命名者
B.
弗朗西斯科·雷迪~用实验否认了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C.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细胞是构成生物物体的基本单位
D.
沃森+克里克~揭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 改的内容是(   )

图片_x0020_1241910398

A.
蚯蚓数量
B.
光照条件
C.
温度
D.
土壤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填空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________、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________、得出________、表达交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________     A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            ________     B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              ________     C物钟起源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      ________     D血液循环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我国著名作物育种科学家________教授培育出了新型的水稻即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法两种。法布尔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昆虫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实验探究题
目前席卷全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它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进而引发疾病。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与普通病毒结构相似,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构成。该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在疫情防控期间倡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________。
2、
我国研发的SARS灭活疫苗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下面是科研人员对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①材料用具: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2只,SARS灭活疫苗,生理盐水,2019新型冠状病毒,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步骤二:________。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其状况。

③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______,乙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⑤实验结论:SARS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⑥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其对此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请根据下面的科分析作答: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据资料显示,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化学物质,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下面是一个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按照探究实验的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水,关小白鼠的笼子等。

1、
根据材料,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
请联系生活实际作出假设:________。
3、
设计方案

①取食物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笼子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②将6只小白鼠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別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请问如果每组只选用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

③观察甲乙两组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4、
实验现象: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落叶归根”需依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呢?该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实验准备:落叶、纱布、烧杯、潮湿的土壤、恒温箱等。

Ⅱ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

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40℃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
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应该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
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
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
落叶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彻底分解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其中能被根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和________,从而真正实现了落叶归根。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四、综合题
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设置如表格所示,请分析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

 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1、
甲、乙两组实验中,甲起_________作用。
2、
甲、乙两组对照饲养数量分别是20只,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____。
3、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_________克/只•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
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2、
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_。
3、
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_(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
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
A.
a﹤b    c﹤d
B.
a=b    c=d
C.
a﹥c    b﹥d
D.
a﹥b    c﹥d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材料:鼠妇属于甲壳动物,它的身体呈长椭圆形,略扁,黑色或灰褐色,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它对光、外界触动等能产生运动或卷曲成团的反映,以腐烂植物为食,常夜间出来活动,平时在石头、瓦砾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七年级某学生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想办法解决。
1、
鼠妇经常生活在_________地方。
2、
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环境,以便对照。
3、
只用一只鼠妇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
4、
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科普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ml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切除甲状腺

1000ml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不做处理

1000ml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
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_________。
2、
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普小组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_________。
3、
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科普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4、
科普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胰岛素对小狗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如果采用饲喂胰岛素的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_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天长地久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