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501385527

1、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
人口数量增多
B.
气候变化
C.
森林被破坏
D.
围湖造田
2、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综合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差异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母质比较稳定
B.
地形比较活跃
C.
气候比较稳定
D.
生物比较稳定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D.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2、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综合性特征
D.
差异性特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小题。
1、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影响土壤厚度    ②积累有机质    ③富集矿物元素    ④决定土壤粒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B.
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C.
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
D.
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水热光条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 者,下有铁。”这段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找矿规律。完成第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中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
整体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
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构成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
A.
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B.
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C.
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D.
水文、空气、土地、阳光、动物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B.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C.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D.
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_x0020_1437240194

1、
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
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有机质含量
B.
土壤湿度和温度
C.
海拔高低和降水
D.
植被的疏密程度
3、
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
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
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
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
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
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5

1、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
蒸发量增加
B.
降水量增多
C.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824152389

1、
下列对图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
甲--水位下降
B.
乙--改善局部气候
C.
丙--增加
D.
丁--加重
2、
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
B.
开放性
C.
整体性
D.
差异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图片_x0020_100014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A.
耐盐碱
B.
散热
C.
储水
D.
防沙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
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2、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倾斜方向能够引导地下径流的流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关键环节是 (   )
A.
蒸发
B.
下渗
C.
降水
D.
地下径流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2024405161

1、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2、
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能源紧缺
C.
水土流失
D.
洪涝灾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地表形态变化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变迁
D.
人类活动
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区域性
D.
单一性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综合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

1、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
D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⑤是________。
3、
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
4、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5、
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以东海域形成________渔场(填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如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材料二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

1、
描述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是大致呈________走向(填“南北”或“东西”);数值呈________(填“递增”或“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
南坡________(填高或低)。南坡为________(填向阳坡或背阳坡),获得热量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________(填冬季风或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3、
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2

1、
写岀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
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两种循环形式。________
3、
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有________(至少写岀两点)。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________,改善水文状况,保持________,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
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要素决定的。
5、
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________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季风气候显著的山区。

图片_x0020_100030

材料二: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天坑中建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选址在天坑原因之一是天坑地下有暗河相连,可以完美解决排水问题。

材料三: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风景美丽自然,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1、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岩,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2、
梵净山“蘑菇石”岩性主要为钙质砂质的板岩,按成因属于________岩,地壳抬升后经________、侵蚀作用形成蘑菇状。
3、
图中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锋,暖气团位于________(A或B)侧,降水集中在________ (A或B)侧,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A或B)。
4、
从气候和地貌角度分析贵州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的原因。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ナナナナナイロ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