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
D.
长平之战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孙权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黄岩岛
B.
钓鱼岛
C.
台湾岛
D.
海南岛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

A.
官渡之战后
B.
刘备称帝时
C.
曹丕称帝时
D.
孙权称帝时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
城濮大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王,国号吴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
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
D.
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
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
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
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填空题
概况:208年,________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曹军与________在________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

意义:赤壁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221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________年,________在建业称帝)。________的局面形成。

三国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背景:________末期,__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概况:200年,双方在________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打下基础。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
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
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3、
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
在此之前他取得了哪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他有什么重大意义?

3、
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