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 ②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 ③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④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均正确) |
锥形瓶中的溶液 | 滴定管中的溶液 | 选用指示剂 | 选用滴定管 | |
A | 碱 | 酸 | 石蕊 | 乙 |
B | 酸 | 碱 | 酚酞 | 甲 |
C | 碱 | 酸 | 甲基橙 | 乙 |
D | 酸 | 碱 | 酚酞 | 乙 |
A | B | C | D | |
X浓度/mol·L-1 | 0.12 | 0.04 | 0.03 | 0.09 |
Y浓度/mol·L-1 | 0.04 | 0.12 | 0.09 | 0.03 |
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G.烧杯 H.白纸I.胶头滴管 J.漏斗
不用_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_________。
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
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偏_________(填“多”或“少”)。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次数 | V(NaOH)/mL | 耗V(HCl)/mL |
1 | 20.48 | 22.46 |
2 | 25.00 | 21.98 |
3 | 25.00 | 22.36 |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次数 | V(NaOH)/mL | 耗V(NaOH) /mL | V(HCl)/mL | 耗V(HCl) /mL | ||
始读数 | 终读数 | 始读数 | 终读数 | |||
1 | 0.10 | 25.00 | 0.00 | 24.80 | ||
2 | 0.00 | 24.80 | 0.10 | 22.32 | ||
3 | 0.00 | 24.80 | 0.00 | 24.7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认真比较甲、乙两表和记录,你觉得两同学的表格和实验记录有无不妥之处?原因是_________。
分析乙同学的实验数据,若c(HCl)=0.10 mol·L-1,则测得的c(NaOH)=_________ mol·L-1。
步骤 Ⅰ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 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 Ⅲ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根据步骤 Ⅲ 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填序号)。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①分别配制0.100 0 mol·L-1的NaOH、HCl、CH3COOH溶液备用。
②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mL 0.100 0 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连接数据采集器和pH传感器。
③由计算机绘制的滴定曲线如下:
两曲线图起点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两曲线图中V1________V2(填“>”、“=”或“<”)。
甲使用的是_________滴定管,乙使用的是_________滴定管。
甲同学的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乙同学的滴定管也没有用
NaOH溶液润洗,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甲测定结果偏_________,乙测定结果偏_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