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望”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向远处望。
B.
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望:盼望、希望。
C.
先达德隆尊                     望:名望。
D.
适冬之日先后                   望:看见,望见。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木直中绳,以为轮

A.
项伯杀人,臣
B.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
上食埃土,饮黄泉
D.
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A.
彭觞为妄作
B.
芷阳间行
C.
固知死生为虚诞
D.
留侯张良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生”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水成渊,蛟龙

A.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彘肩
C.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强健有力。
B.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钱串。
C.
乃自步,日三四里            强:竭力,勉强。
D.
挽弓当挽 , 用箭当用长        强:有力的弓。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度。
B.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绝:隔断。
C.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终止。
D.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             绝:悦耳。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李晓东喜爱读书,博学成才,今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大家这次外出旅游携带的行李很少,都轻装上了飞机
C.
①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②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山东等地为小雨加雪的天气
D.
①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②河北河南今年冬小麦喜获丰收,同比去年增产9%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划线“一”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骐骥跃,不能十步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B.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
夫人之相与,俯仰
D.
夫战,勇气也。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 ,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 , 木事不镂     文:花纹
C.
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君而处身             宗:尊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
服之轻重便身            青,取之
C.
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
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
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 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假舟楫 , 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 , 輮使之然也
C.
知明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成渊,蛟龙生
3、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孔堂记

胡缵宗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不焉之谓礼        序:次序
B.
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
缵宗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
其尚之哉         勖:勉励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
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
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
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①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②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疾其伪,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
B.
束联漆之         胶:胶水。
C.
故其制虽有以人   强:胜过。
D.
则无是           天:天性。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认为荀子不懂得礼,他对“礼”的理解不正确,而自己懂得了对“礼”的本意。
B.
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来教育老百姓,就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去遵守礼节了。
C.
“礼”是从天性开始而又通过人为来完成,对于“礼”来说天性和人为二者不可或缺。
D.
教育人懂得并且施行“礼”,既要阻止他放诞傲慢之心,又要改变他贪婪欲念的天性。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②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4、
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Acacia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