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试卷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失其所与,不知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阳春召我以烟景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大块假我以文章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过也           微夫人力不及此
B.
烦执事             阙秦利晋
C.
无礼于晋           吾还也
D.
若舍郑以东道主       且君尝晋君赐矣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的确,实在
C.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
沛公起厕                 如:如同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越国以鄙

A.
秦伯说,与郑人
B.
封郑
C.
且君尝为晋君
D.
共其乏困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戴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沿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
行李之住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
朝济而夕设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
秦伯说,与郑人(盟:盟誓)
2、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⑤⑥⑦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 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 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 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函防守,秦晋联 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泰,将馬取之?

③顾吾念之,强泰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三、翻译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四、语言表达
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请参考示例,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我要多选
作答:
答对了
答错了
声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仅供用户内部交流学习使用,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举报删除。
贡献者: 谢文娟
通过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免费查看答案
使用
疯狂刷题APP
打开[我的-扫一扫]
疯狂刷题
www.yex.ink
疯狂刷题让你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注: 请使用疯狂刷题APP扫码登录 (其他工具扫码无效)
口碑级应用
疯狂刷题APP
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title
content
不再提示
确定
关闭
题干详情
×